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
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
2025/04/02 10:34:36 查看48次 来源:王诗婷律师
在数字化时代,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发重要。近期,一则“程序员盗取70万条信息”的案件引发广泛关注,涉案程序员的行为不仅触碰道德底线,更严重违反法律,甚至面临终身禁业的处罚,这一案件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。
案件详情与法律定性
据了解,该程序员彭某在维护学生信息平台时,利用职务之便,非法窃取多地学生信息达70余万条,并以40余万元价格贩卖给“个人信息中间商” 。这些信息经层层转卖,流入陕西、云南、广东等17省市的培训机构和招生机构,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元。彭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,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 。本案中,彭某窃取信息数量巨大,获利较多,属于“情节特别严重”。此外,由于他是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取并出售公民个人信息,依法应从重处罚。
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构成要件
犯罪主体
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,既可以是自然人,也可以是单位。在本案中,程序员彭某作为自然人,利用工作便利实施犯罪行为。实践中,一些企业为拓展业务,非法收集、买卖公民个人信息,同样可能构成此罪,单位犯罪时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。
主观方面
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,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,仍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。就彭某案件而言,他清楚窃取和贩卖学生信息是违法的,但为谋取私利,依然实施该行为,主观恶性明显。
犯罪客体
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。公民个人信息关乎个人隐私和生活安宁,一旦泄露,可能导致公民遭受诈骗、骚扰等侵害,影响其正常生活,甚至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。本案中70万条学生信息泄露,众多学生和家长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,不断接到培训机构的推销电话,隐私权和安宁生活权被严重侵犯。
客观方面
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,向他人出售、提供公民个人信息,或者通过窃取、收买等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,且情节严重的行为。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”包括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、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。对于“情节严重”的认定,根据相关司法解释,非法获取、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、通信内容、征信信息、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;非法获取、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、通信记录、健康生理信息、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、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;非法获取、出售或者提供上述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;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情形,均属于“情节严重” 。彭某窃取70万条学生个人信息并售卖获利40余万元,远超“情节严重”标准。
可能面临的禁业处罚及法律依据
除刑事处罚外,彭某还可能面临终身禁业处罚。《刑法》第三十七条之一规定,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,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,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,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,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。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,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;情节严重的,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。其他法律、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,从其规定 。程序员利用职务便利盗取信息,属于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,法院在量刑时,会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、危害后果及再犯可能性等因素,决定是否适用禁业处罚及禁业期限。若其行为严重破坏行业秩序,对公众造成极大危害,终身禁业并非没有可能。
案件警示与行业反思
这起案件给企业和行业监管带来深刻反思。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,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,对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岗位进行权限限制和行为监督,防止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泄露信息;行业监管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,提高违法成本;公民自身也要增强信息保护意识,不随意向不可信的机构或个人提供个人信息,如发现信息被泄露,应及时维权。
盗取70万条信息的案件性质恶劣,涉案程序员面临严厉法律制裁和可能的终身禁业处罚在意料之中。这一案件为全社会敲响信息安全警钟,只有各方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,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。
律师资料
该律师其他文集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六8:00~22:00
| | | | | |
九游会棋牌 copyright©2004-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九游会棋牌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川b2-2016034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