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
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
2025/04/16 18:28:23 查看18次 来源:林智敏律师
帮朋友转发诈骗信息但未获利,是否构成共犯?
在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背景下,许多人因“帮朋友转发信息”卷入刑事案件。
以下林智敏律师为您解析转发诈骗信息的法律风险及责任认定:
一、法律定性:可能构成共犯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
1. 共犯的认定
o 根据《刑法》第25条,共同犯罪需满足 “主观明知客观帮助” 两个要件。若明知朋友实施诈骗仍转发信息,即便未获利,也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共犯。
o 例:张三转发“刷单返利”广告,明知是诈骗却以“帮忙”为由群发,后被认定与诈骗团伙构成共同犯罪。
2.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
o 若无法证明主观上明知诈骗,但转发信息客观上为犯罪提供帮助(如扩散诈骗链接),可能触犯《刑法》第287条之二“帮信罪”,最高判3年有期徒刑。
二、责任认定的三大核心问题
1. 是否“明知”诈骗?
o 司法机关通过聊天记录、信息内容、转发场景等综合推定“明知”。
o 关键证据:
§ 朋友是否明确告知信息涉及诈骗;
§ 转发内容是否包含明显虚假承诺(如“稳赚不赔”“高额返利”);
§ 是否多次转发或针对性推送(如筛选老年人群体)。
2. 未获利能否免责?
o 否!未获利仅是量刑从轻因素,而非无罪理由。
o 根据《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司法解释》第7条,明知他人诈骗仍提供宣传帮助的,以共犯论处,不要求实际分赃。
3. 转发多少条会立案?
o 转发诈骗信息 30条以上,或向 2000个以上账号批量扩散,即使未造成损失,也可能涉嫌“帮信罪”被刑事立案。
三、风险防范与律师建议
1. 转发前务必核实信息真实性,警惕包含“转账”“高回报”“限时福利”等敏感内容。
2. 拒绝群发陌生链接,尤其避免使用技术工具批量转发。
3. 留存聊天记录:若朋友要求转发疑似诈骗信息,明确拒绝并保存“不知情”证据。
4. 已转发者应对措施:
o 立即删除信息并提醒接收者;
o 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,配合提供上游人员线索;
o 若被调查,需重点论证“不明知是诈骗信息”。
四、法律后果提示
民事责任:若他人因转发信息被骗,受害人可起诉转发者要求赔偿。
刑事责任:轻则治安处罚(拘留、罚款),重则按共犯或帮信罪判刑。
律师提醒:转发信息看似“举手之劳”,实则暗藏刑事风险。切勿因人情关系触碰法律底线,对可疑内容坚持“不轻信、不转发、不参与”。
【林智敏律师,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,中国政法大学硕士,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,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,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。】
【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,温馨提示:如遇刑事案件,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,第一时间咨询正规、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!不要盲目相信“黄牛”“找关系摆平”等野路子,希望能帮到您!办案理念:专业高效,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,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。擅长取保候审、不起诉、缓刑、无罪辩护,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。宗旨: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,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,守护您的合法权益!】
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,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
律师资料
该律师其他文集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六8:00~22:00
| | | | | |
九游会棋牌 copyright©2004-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九游会棋牌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川b2-2016034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