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
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
2025/04/18 22:26:40 查看2次 来源:林智敏律师
销售少量高仿奢侈品但实际未获利,能否免于刑事处罚?
"我就卖了两三个高仿包,根本没赚到钱,应该不犯法吧?" 这是很多当事人的第一反应。但即使交易金额小、利润低,也可能触碰法律红线。
一、法律如何判定"卖假包"?
我国《刑法》第214条明确规定,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进行销售,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或待售货值达15万元以上,即构成"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"。这里的关键在于:
"明知"的认定:即便卖家辩称不知真假,但进货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、交易方式隐蔽等情形都可能被推定为"明知";
金额计算方式:已售出商品按实际售价计算,库存商品按正品市场中间价计算。
二、不赚钱能否免责?
很多人存在误区,认为"没赚到钱=不犯罪",实则不然:
刑事追责看的是销售金额而非利润,哪怕亏本销售,只要金额达标就要担责;
单个高仿包可能标价数千元,卖出3个就突破5万元立案标准;
若金额未达刑事标准,仍可能面临《商标法》的行政处罚(没收罚款)。
三、哪些情况可能免于刑罚?
司法实践中确有部分案件免于刑事处罚,但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
犯罪情节显著轻微:销售数量极少(如1-2件)、金额刚达立案标准;
具有法定从宽情节:如主动投案、积极赔偿、初犯偶犯等;
未造成严重后果:未导致品牌商重大损失或消费者人身损害。
特别注意:某案件,当事人因销售5个高仿包(金额6.2万)被判缓刑,但前提是全额退赔且取得品牌方谅解。这类个案不代表普遍规则。
给经营者的三点忠告:
切勿心存侥幸,朋友圈、二手平台交易同样受监管;
代购商品要留存正规进货凭证,拒收"特殊渠道"货源;
发现误售假货立即下架商品,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说明情况。
法律的红线不会因为"数量少""没赚钱"而消失。与其在灰色地带冒险,不如选择合法经营,用诚信积累财富才是长久之道。如已涉及相关纠纷,建议立即寻求专业律师帮助,通过法律途径最大限度降低风险。
【林智敏律师,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,中国政法大学硕士,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,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,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。】
【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,温馨提示:如遇刑事案件,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,第一时间咨询正规、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!不要盲目相信“黄牛”“找关系摆平”等野路子,希望能帮到您!办案理念:专业高效,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,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。擅长取保候审、不起诉、缓刑、无罪辩护,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。宗旨: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,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,守护您的合法权益!】
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,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
律师资料
该律师其他文集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六8:00~22:00
| | | | | |
九游会棋牌 copyright©2004-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九游会棋牌的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川b2-20160341)